跟着巴山铁警范雪艳走“亲戚”
看今朝网 通讯员 刘卫国 杨长空 记录者 张殿达 摄影报道
“王老哥,我来看你了,还有几天就腊八节了,我给你提了点东西……”在陕西镇巴县巴山镇一户山民家中,民警范雪艳放下手里提的大米,亲热地和老王打着招呼。
范雪艳是西安铁路公安局安康公安处巴山警务区的唯一一名驻站民警,到警务区还不到一年,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他已经成了沿线老百姓的熟人,附近村民无论老少,都把火车站上的范公安当成了自家亲戚。
去年5月,在列车上干了十多年乘警的范雪艳主动请缨来到大巴山深处的小站工作,虽然以前没驻过站,但是在值乘工作中的经验告诉他,要想干好驻站工作,主动融入沿线职工群众是根本,靠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保得小站一方平安。
巴山车站位于陕川交界的国家级贫困县镇巴县境内,周围群山环抱,车站就建在一座铁路桥上,被称为整个襄渝铁路线上“桥梁最高、隧道最长、曲线半径最小、线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地区。辖区线路36公里,临近铁路线有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100人,沿线还有3所乡村小学,这里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买什么东西都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小镇上,加之经济落后,治安复杂,老百姓随意穿越铁路和大牲畜上道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范雪艳一到警务区,便走遍了辖区线路与铁路沿线,基础数据收集、沿线社情调查、路外安全宣传,磨破了两双球鞋,拉近了与职工群众的距离,至今未发生一起案件。
“公安工作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到巴山驻站以来,范雪艳尽己所能,想辖区群众所想,帮群众之所需,认了好多“亲戚”。因此,这些“亲戚”也都会主动协助铁路治安工作,确保辖区未发生任何危及铁路安全行车的案(事)件和各类刑事、治安案件。这不,进入腊月,范雪艳处理完一天的事务后又要去走“亲戚”,他要感谢这些“亲戚”对他工作的支持。
离巴山车站5公里外, 12岁的王春兰就住在铁路边不远的旧房子里,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王显得腿有残疾,家中十分困窘。王春兰在巴山中心小学上学,每次从家到学校要走很远的路,为省交通费,王显得常带着女儿翻越铁路网、穿过铁路线上的桥梁和隧道到学校,十分危险。一次老范在巡线中发现二人后,上门做王显得的工作,他不听,但老范不厌其烦,又找鹿池村村长帮忙劝告,最终王显得终于答应了不再带女儿穿越防护网。了解到这一家生活艰难,为真正帮到小春兰,老范好几次上门带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对他们进行帮扶。眼下快放寒假了,为奖励王春兰在这一学期的努力,老范专门给小春兰带去了刚买的新书包。
在离巴山铁路桥不远处的山边有一处小房子,原本是铁路上的废弃房。后来老范发现这个房子被巴山镇政府要来后借给了从山上搬下来不肯住村里的老人陈西梅。老范上门做宣传,才发现这是位孤寡老人,还有点智障。看到老人过的很艰辛,范雪艳有时间就主动过去帮忙,帮老人打扫屋子、做饭。今天,范雪艳又将自己从安康购置的年货给老人提了些过去。 村支书说:“范公安这么操心,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
松树坡小学9岁的二年级学生薛朋是个苦命的孩子,父亲几年前打工出意外身故,母亲有残疾,近年又被查出患有癌症,眼瞅着日子是越过越艰难,面临辍学,范雪艳到学校宣传时无意中听说他的情况,毅然决定自己出钱帮助他完成学业。薛朋感动地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考取高分报答范伯伯。”
1月25日,天快黑了,范雪艳回到了警务室,一边把挂面下到锅里,一边拨通了远在宝鸡父母家里的电话,问候前段时间因糖尿病住院的父亲……
到铁路沿线宣传走访中,巴山警务区民警范雪艳给山区贫困留守儿童王春兰带去了自己为她买的书包和一套新衣服,与回到家的孩子父亲一起谈“小春兰”的学习情况。
小站经常会有列车停靠作业,西安铁路公安局巴山警务区范雪艳要抓紧时间进行巡查,防止有人扒车等安全隐患。
接送重点列车,是西安铁路公安局巴山警务区范雪艳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西安铁路公安局民警范雪艳工作的巴山警务区,是整个襄渝铁路线上“桥梁最高、隧道最长、曲线半径最小、线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地区,每天他都要带着护路队员在辖区进行安全巡查。